今年以来,阳泉市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全力稳住一产、提升二产、恢复三产,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质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开局。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低于全年目标任务3.6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及各市比,全市投资增速低于全国(5.1%)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9%)3.5个百分点,较增速最高的吕梁市(9.0%)低4.6个百分点,较增速最低的太原市(-13.3%)高17.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
一、基本情况
(一)在库项目情况
全市在库项目571个,有工作量的274个,占比为48.0%,较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项目494个,有工作量的237个,占比48.0%,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9.0%;房地产项目77个,有工作量的37个,占比48.1%,完成投资占比11.0%。
(二)三次产业分布情况
1.三次产业“两增一降”。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3.7%,低于同期136.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9%,回落26.0个百分点,占比40.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9%,占工业投资比重18.0%的技改投资下降3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6%,提高7.3个百分点,占比57.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0.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3%。
表1 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布情况
| 增速(%) | 占比(%) | 拉动点(%) |
第一产业 | -53.7 | 2.1 | -2.6 |
第二产业 | 9.9 | 40.6 | 3.8 |
工业 | 9.9 | 40.6 | 3.8 |
采矿业 | -7.8 | 13.5 | -1.2 |
制造业 | -23.9 | 10.1 | -3.3 |
电力、燃气、热力和水的供应业 | 88.3 | 17.0 | 8.3 |
第三产业 | 5.6 | 57.3 | 3.2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60.6 | 11.0 | 4.4 |
基础设施 | -14.3 | 22.9 | -4.0 |
2.产业投资小幅增长。产业投资增长3.2%,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下降52.8%,采矿业下降7.8%,制造业下降2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8.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9.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283.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9.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47.0%。
(三)经济类型投资情况
全市国有经济控股投资增长8.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8.4%;非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降4.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1.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1.2%,较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
(四)投资构成情况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2.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6.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23.4%,占比12.7%;其他投资下降2.9%,占比10.7%。
(五)大项目情况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268个,有工作量的156个,完成投资增长3.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7.1%。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9个,有工作量的35个,完成投资下降6.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6.0%;1-10亿元项目219个,有工作量的121个,完成投资增长11.7%,占比为51.2%。
(六)分县区及省级开发区投资完成情况
1.县区投资与全市投资相比,“四高二低”:城区增长27.0%,比全市高22.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4.9%;矿区下降22.5%,比全市低26.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8.7%;郊区增长9.8%,比全市高5.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18.7%;开发区增长12.2%,比全市高7.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15.9%;平定增长0.2%,比全市低4.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31.1%;盂县增长12.4%,比全市高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20.7%。
2.3个省级开发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平定开发区下降16.9%,下拉全市开发区投资4.7个百分点;阳泉开发区增长15.5%,拉动全市开发区投资10.6个百分点;盂县开发区投资增长202.6%,拉动全市开发区投资7.2个百分点。
表2 一季度全市省级开发区投资完成情况
| 开发区 合计(%) | 阳泉 开发区(%) | 平定 开发区(%) | 盂县 开发区(%) |
固定资产投资 | 13.1 | 15.5 | -16.9 | 202.6 |
其中:工业投资 | 42.1 | 90.6 | -12.4 | 148.5 |
基础设施投资 | -35.8 | -53.2 | -26.3 | 525.5 |
二、主要特点
(一)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开年以来,全市加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一季度,全市亿元以上项目26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9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7.1%。其中:工业项目85个,同比增加9个,完成投资增长17.4%,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92.7%;高技术产业项目2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4%;新基建项目1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6.6%。大项目对全市和工业、高技术产业等支撑作用突出。
(二)民间投资维持活力
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全市投资1.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31.2%,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同时,全市民间投资行业领域不断拓宽,制造业、电力、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持续加快,民间投资中,制造业增长1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9.2%。分县区看,除矿区和郊区有较大幅度下降外,其余县区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高新区增长121.3%,城区增长83.5%,盂县增长16.9%,平定县增长3.1%。
(三)房地产开发业稳健复苏
在购房补贴促销售及对地产行业各种利好政策刺激下,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0.6%,较去年同期提高5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88.0%)同比增长108.2%,较去年同期提高124.7个百分点,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办公楼完成投资同比下降82.0%;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6.9%。
从销售情况看,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1%,较去年同期提高50.4个百分点,销售呈现复苏迹象。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工业投资质量提升。阳煤集团西上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储能等项目的加速推进拉动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9.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40.6%,较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力、燃气、热力和水的供应业增长88.3%,拉动工业投资21.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长强劲,增速达1577.9%,占工业比重7.7%,较去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
2.创新发展力度加强。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4%,高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3.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22.2%。
3.新基建投资强劲上扬。全市加速经济产业园、充换电站等项目推进,一季度新基建项目完成投资增长89.3%,增速快于全市投资84.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12.1%,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三、主要问题
一季度,全市投资虽实现小幅增长,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问题尚存,产业投资占比下降、一产投资大幅回落等问题新出,仍需出实招,下重拳,对症解决。
(一)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低迷
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全市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收紧,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落。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4.3%,较上月小幅回升1.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2.9%,较去年同期下降5.0个百分点。同时,国道307,207线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即将竣工后,基础设施类投资项目无同等规模项目储备,后期增长支撑无力。分行业看,占比63.2%的道路运输业下降28.4%,下拉基础设施投资21.5个百分点。
(二)产业投资多行业下拉
今年以来,全市聚焦加速产业投资项目推进,推出扩大产业投资的系列举措,一季度,产业投资虽实现小幅增长,但仍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多行业的投资下降:农林牧渔业下降52.8%,采矿业下降7.8%,制造业下降23.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47.0%,合计下拉全市产业投资17.5个百分点。
(三)一产投资缺乏后劲
受华北奕丰生态农业公园投资下降63.0%、新建千亩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项目竣工投产、一季度无5000万元以上一产项目新开工入统影响下,第一产业投资大幅下降,降幅达53.7%,占比也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占比高达87.2%的农业投资下降50.5%,为主要影响因素。分县区看,除矿区实现增长外,其余县区均大幅下降:城区下降100.0%;郊区下降92.4%;平定下降29.6%;盂县下降32.2%。
三、建议对策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虽平稳但仍有诸多短板问题凸显,当前正是项目建设黄金期,各级、各部门应抓住用好这一关键时期,全力促投资向好向快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出台政策,推动产业投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空间、区域等方面优势,抓紧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聚焦产业链、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开展招商,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在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出台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发挥合力作用。
二是统筹布局、新旧结合,加速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上持续用力,提升整体规划开发水平。同时,加大“新基建”布局建设力度。提供“新基建”项目需要的技术创新,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全方位支持,更高层面统筹布局、集中建设。
三是紧盯重点、动态跟踪,强力助推高质量项目加速。聚焦我市数智新城建设、九大产业链、专业镇等战略重点,紧盯关键项目,做好跟踪服务。项目推进上,强化指挥部调度、专班推进、督导考核,确保项目有序推进。项目保障上,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及时解决难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