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TJJ.YQ.GOV.CN
首页 首页推荐 机构设置 工作动态 统计分析 统计数据 统计法律 统计公报 统计知识 信息参考 普查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统计分析》文章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整体向好仍需加力提振
字体:[ ] 日期: 2023-04-23
来源: 统计局 作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一系列着力扩大需求的举措共同发力,激发消费市场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复商复市成效持续显现,消费火热的景象再次回归,为提振全年经济开了好头。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一)全市社零增速大幅回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季度,随着国家疫情防控形势进入新阶段,全市上下积极丰富消费举措,营造“能消费”“愿消费”的良好消费氛围,激活一池“消费春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增速持续跑赢全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8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年末加快6.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0.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6位;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18.0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省增速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8位。(详见图1,表1)

表1 2023年1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市情况

地市

核定总量(万元)

增速(%)

排位

山西省

18766090.0

4.9

太原市

4723594.2

3.4

9

大同市

1719949.3

3.3

10

阳泉市

788063.2

5.8

6

长治市

1654487.4

6.4

3

晋城市

1502314.2

6.7

2

朔州市

805755.5

5.2

8

晋中市

1648363.7

6.2

4

运城市

1883554.6

3.2

11

忻州市

1118638.2

5.9

5

临汾市

1653937.8

7.2

1

吕梁市

1267432.0

5.6

7

(二)城乡市场实现共同繁荣稳定

从城乡消费品市场看,随着网络、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乡村消费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一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

(三)餐饮收入与商品零售均保持增长

从消费形态看,一季度全市商品零售实现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餐饮收入实现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商品零售仍是我市消费品市场的主体,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7.3%。(详见表2)

表2  2023年1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1季度总量

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8063.2

5.8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



    城镇

650499.9

5.6

      其中:城区

397248.5

5.5

    乡村

137563.3

6.7

按消费形态分



    餐饮收入

179056.3

6.6

    商品零售

609006.9

5.6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亮点

(一)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持续加强,新增单位贡献突出

截止2023年3月,全市纳入联网直报的限额以上贸易业主体单位达到388家,较去年增加70家(其中年报增加47家,月度增加23家),入库单位数创下较好成绩,表明我市应统尽统以及达限企业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季度,新增限上单位贡献突出,70家单位实现零售额0.7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3.8%,同比增长49.6%,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较强支撑。

(二)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增势平稳

从商品类别看,随着疫情防控有序放开及多项促消费回暖举措的实施,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大多数商品类别零售复苏明显,市场运行逐步好转。统计监测的20类限上商品零售类值中超过半数商品零售实现正增长,刚性消费需求逐步回暖,生活刚需类消费稳定增长,有力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恢复。从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来看,吃(包括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用(日用品类)三大类居民基本生活刚需商品实现稳定增长。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吃、穿、用三类实现零售额4.7亿元,同比增长7.2%,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2.1个百分点。

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1亿元,同比增长7.9%,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泉华龙超市“粮油、食品类”增长2.5%,沃尔玛“粮油、食品类”增长8.3%,海山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粮油、食品类”增长1.3%,凯通邻里“粮油、食品类”增长118.0%,阳泉宜购“粮油、食品类”增长9.4%,盂县凯通超市“粮油、食品类”增长38.4%。

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6亿元,同比下降7.8%,下拉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华联商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9.8%,阳泉百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0%,沃尔玛“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7%,天利购物广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3.9%。

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25.5%,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中石化“日用品类”增长290.8%,华龙超市“日用品类”增长10.4%。

(三)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高增长

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亿元,同比增长23.0%,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滋生堂大药房增长33.7%,天和堂增长35.5%,国药山西国康阳泉公司增长66.0%,北京同仁堂阳泉公司增长19.5%。

(四)石油制品类销售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1-3月份,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8.6%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9.3%,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中石化增长1.8%,中国供销石油增长20.1%,恒光石油增长0.8%,平定县梨林头成品油增长106.6%。

(五)升级类商品持续旺销

1-3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商品零售额0.6亿元,同比增长32.1%,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天元家电增长39.3%。

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5亿元,同比增长31.4%,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鸿鼎国中增长18.7%,广阳商贸增长37.8%,平定县飞翔科贸增长105.0%,鼎盛国中商贸增长41.0%。(详见表3)

表3  阳泉市2023年1-3月限上商品零售类值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1-本月

累计增速

累计占比

拉动点

限上零售额

179963.8

4.7

100.0

4.7

餐饮收入合计

10737.9

15.8

6.0

0.8

商品零售合计

169225.9

4.1

94.0

3.9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

1684.6

2.4

0.9

0.0

  粮油、食品类

31207.4

7.9

17.3

1.3

  饮料类

1695.0

7.7

0.9

0.1

  烟酒类

4113.7

13.3

2.3

0.2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6261.1

-7.8

3.5

-0.3

  化妆品类

754.0

-14.2

0.4

-0.1

  金银珠宝类

3180.9

-5.9

1.8

-0.1

  日用品类

3835.0

25.5

2.1

0.4

  五金、电料类

464.8

-38.2

0.3

-0.2

  体育、娱乐用品类

65.5

-37.3

0.0

0.0

  书报杂志类

1428.2

82.3

0.8

0.4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6013.7

32.1

3.3

0.8

  中西药品类

10049.1

23.0

5.6

1.0

  文化办公用品类

4112.5

55.4

2.3

0.8

  家具类

13.3

31.7

0.0

0.0

  通讯器材类

4938.5

31.4

2.7

0.7

  石油及制品类

33522.0

9.3

18.6

1.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951.8

18.7

0.5

0.1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626.1

45.9

0.3

0.1

  汽车类

52708.3

-8.2

29.3

-2.6

  其他未列明商品类

3285.0

-23.3

1.8

-0.3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装类商品销售持续低迷

随着交通物流的日益便利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线上购物常态化,我市实体零售业受到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冲击和分流,尤其服装类商品表现十分明显,竞争压力愈发凸显。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6亿元,同比下降7.8%,下拉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

(二)全市消费对汽车及石油的依赖持续加大

汽车和石油的高速增长固然对全市消费市场带来积极的带动,但是长期依赖带来的隐患也应当引起重视。1-3月,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和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合计完成8.6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达到47.9%。可以预见,短期内很难有某个消费行业能够替代汽车及成品油的主导作用,因此,随着石油价格动荡回落,叠加汽车消费的增量疲软,都将给全市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巨大压力。  

(三)汽车类销售对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下拉严重

今年以来,有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合资油车汽车价格大幅下跌,分流了全市的汽车消费市场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潜在的汽车消费群体滋生更多的观望情绪。

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3亿元,同比下降8.2%,降幅比1-2月扩大6.4个百分点,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6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致益汽车(广汽丰田)下降4.4%,三江众星(上汽大众)下降13.4%,汇特汽车(东风本田)下降24.8%,东风南方(东风日产)下降19.7%,庞大乐业(奔驰)下降25.9%,景惠汽车(哈弗)下降4.5%。可以预见,石油价格持续回落,叠加国内汽车购置税减免、政府补贴等促销政策的退坡,将给全市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带来巨大考验。 

(四)奢侈品类消费商品零售形势较差

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奢侈品消费方面销售明显动力不足,金银珠宝类下降5.9%,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银鹰金店下降22.8%,吉瑞轩珠宝下降1.4%,宏晟金伯利珠宝下降21.7%。

(五)各县(区)消费品市场运行差异较大

从分县(区)情况看,一季度,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同比增长6.0%,矿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5.7%,郊区区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同比增长5.4%,郊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同比增长0.5%,高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同比增长11.6%,平定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同比增长5.6%,盂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同比增长6.1%。

1-3月限上零售额情况看,全市六个县(区) 发展不平衡,除郊区同比下降10.4%以外的其他县区均实现正增长,城区、矿区、高新区、平定县、盂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3%、23.2%、14.0%、12.9%和7.6%。增速最低的郊区和最高的矿区县相差33.6个百分点。(详见表4)

表4  2023年1季度分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及占比情况

单位: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速

占全市比重

限额以上零售额

增速

全  市

788063.2

5.8

179963.8

4.7

城  区

287517.4

6.0

36.5

71176.2

7.3

矿  区

85466.4

5.7

10.8

11371.0

23.2

郊区区域

122265.7

5.4

15.5

68679.0

-2.3

  其中:郊  区

65262.2

0.5

8.3

42141.0

-10.4

        高新区

57003.5

11.6

7.2

26538.0

14.0

平定县

141623.1

5.6

18.0

16211.9

12.9

盂  县

151190.6

6.1

19.2

12525.7

7.6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就业增收入提振信心。

过去几年受到疫情影响,消费市场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一些居民存在不敢消费、不便消费的情况。多措并举稳定就业水平和提高收入预期,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把经济复苏背景下的用人需求与群众的就业需要更好匹配起来,加大对离校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加强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深入摸排、建立台账、动态管理, 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服务。

(二)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新活力

巩固提升传统消费,着力稳定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激活二手车市场。持续支持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促进家电家居消费,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新技术、新应用,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提升滨河、天桥、“万达—奥特莱斯”等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服务功能,推进“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夜经济集聚区建设。时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以节兴商聚势,扩大消费券的发放范围,发挥政府补贴的撬动作用,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推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有序恢复,加强政策引导,结合小微企业实际情况,建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适度放宽银行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围绕重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市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消费领域基础设施,进一步抓好市场监管工作,不断提高市场管理质量和服务效能,保障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 阳泉市统计局 晋ICP备05007173号

地址:阳泉市南大街23号  邮编:045000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

电话:0353-2293620 邮箱: yq2293620@163.com 网站标识码:1403000010

晋公网安备 14030202000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