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上半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加快构建“4+N”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生产克服市场需求偏弱、价格下降等不利影响保持了平稳增长;服务业重点领域稳中有升,短板行业企稳向好;消费品市场需求释放,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快,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传统工业生产下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服务业发展不均衡,部分消费领域持续低迷等问题突出,经济进一步加快的动力有所不足。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下降3.7%;第二产业增加值250.7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222.4亿元,增长4.7%。

(一)一产中受林业下降影响较大,牧业渔业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2.9从主要行业看,种植业生产基本持平,微增0.1%;牧业、渔业生产加快,产值分别增长7.0%和26.2%;林业产值下滑较大,是农林牧渔业回落至负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林业局反馈,上半年营造林产值下降58.1%,零星植树、育种育苗产值分别下降16.0%和11.7%,导致林业产值下降18.5%,下拉总产值增速6.4个百分点。

   (二)二产中工业和建筑业均保持稳定增长

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9%,较5月(3.8%)回落11.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较1-5月(5.9%)回落1.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5.1%)回落0.5个百分点。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4%,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快22.8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来看,上半年,煤炭工业下降3.9非煤工业中,建材电力有色金属热力与燃气工业分别下降18.2%、6.1%、2.4%21.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增长10倍,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长主要靠该行业拉动,若不含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下降10.3%,累计下降4.5%。

从产品看,上半年,全市原煤产量3457.1万吨、下降0.4%,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洗煤产量1420.8万吨、增长29.5%;发电量128.5亿度、增长7.3%。 

从支撑因素看,上半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0%,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2.3%。 

从煤炭价格看,6月环渤海动力煤均价719元/吨,同比下跌14元/吨、降幅1.91%环比下跌10元/吨、降幅1.37%据市能源局数据,6月全市煤炭平均售价(不含应交增值税)627.98元/吨,同比下跌204.75元/吨、降幅24.59%环比下跌47元/吨、降幅6.96%与上年10月最高点(872元/吨)相比下跌244元/吨

上半年环渤海动力煤均价730元/吨,同比下降9.3元/吨、降幅1.26%全省煤炭价格指数下降7.86%我市煤炭综合售价(不含应交增值税)669.62元/吨,同比下跌81.8元/吨、降幅10.89%。我市煤炭价格跌幅远超出市场煤价跌幅和价格指数跌幅。

从县区看,占比46.7%的矿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占比20.7%的盂县增长21.8%;占比14.7%的平定下降4.5%;占比12.6%的郊区增长0.5%;占比3.7%的高新区增长10.1%;占比1.5%的城区下降29.0%。

上半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2.2%,占全市经济总量4.4%,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8%,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加快回升,接触型服务业持续改善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3.5%)加快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2%,比一季度提高1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6.4%和6.7%,有力支撑服务业稳步回升

随着居民出行、就餐、娱乐等服务消费增多,相关接触型服务业持续改善。上半年,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7%,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3.8%,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速。1-5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0.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0%。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

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2%,较5月(-6.6%)回落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6%,较1-5月(-7.7%)降幅略收窄0.1个百分点。

从主要领域看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2%,快于全省(0.5%)30.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1位;商品房销售面积2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9%,快于全省(13.8%)10.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4位商品房销售额14.8亿元,增长39.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8.7%制造业投资下降33.9%。

从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占3.1%,下降23.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0.3个百分点;第产业投资占43.5%增长2.8%,较一季度回落7.1个百分点;第产业投资占53.5%下降13.6%,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9.2个百分点。产业投资下降5.1%,占全部投资比重53.7%

从投资主体看,全市国有控股投资占66.9%,完成投资下降7.5%;非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降7.6%,其中民间投资下降3.8%,占全部投资比重32.8%。

从县区看,占比25.0%的盂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占比20.6%的平定下降21.6%;占比19.3%的郊区下降4.8%;占比18.1%的高新增长0.3%;占比8.7%的城区下降6.4占比8.4%的矿区下降14.8%。

(五)市场销售增势较好,限下市场做主要贡献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7亿元,增长7.1%,较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5.6亿元,增长4.5%;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9%,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84.3%。

从消费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128.2亿元、增长7.4%,乡村市场零售额25.5亿元、增长5.7%;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17.3亿元、增长6.6%,餐饮收入36.5亿元、增长8.9%。 

从限上主要商品零售类值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0.1%、占比1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0.1%、占比3.3%。日用、药品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8%14.6%。部分升级类商品保持向好家电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9.3%和88.8%,比一季度分别提高7.2和57.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活跃,零售额增长35.8%,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汽车、石油等商品零售额回落,尤其是占比最大(33.1%)的汽车类零售额负增长,下降1.7%,比1-5月回落9.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占21.4%,零售额增长10.5%,比1-5月回落1.9个百分点。

从县区看,占比38.8%的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占比18.5%的盂县增长7.5%;占比17.8%的平定增长6.9%;占比7.6%的郊区增长1.0%;占比6.9%的高新增长11.2占比10.4%的矿区增长7.1%。

(六)财政收入略有增长,金融支持运行稳健 

6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同比下降44.5%。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0.2%,比全省(7.4%)7.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0位。其中,税收收入37.1亿元,占比79.4%,下降7.8%,排全省第9位;非税收入9.7亿元,占比20.6%,增长49.9%,排全省第3位。

6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亿元,增长12.8%。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6亿元,同比增长18.6%,比全省(7.4%)高11.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其中,民生支出65.9亿元,占比77.9%,增长21.5%。

6月末,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28.6亿元,同比增长7.5%,比年初增加119.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1.7亿元,增长7.1%,比年初增加53.1亿元。存贷比66.9%。

(七)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上半年,累计上涨0.6,比全国(0.7%)低0.1个百分点,比全省(0.4%)高0.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9%,衣着类持平,居住类增长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1%,医疗保健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5%。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84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8万人)的54.69%。失业人员再就业579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万人)的52.6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7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400人)的32.0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29人。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一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4%,快于规上工业22.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2.7%,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二是新兴产业拉动有力。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9.2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4倍,是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关键支撑;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106.6%。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加快高技术产业投入,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0%,较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7.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9%。

(二)开发区经济引领增长。上半年,全市省级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7.4%和6.5%,明显快于全市增速。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19.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32.4%,拉动全市增长1.8个百分点。

(三)市场主体较为活跃。据行政审批管理局统计,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5万户,增长82.3%,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9万户,增长86.6%。统计部门数据显示,6月末,全市共有规上法人单位968个,比上年末净增29个,其中新纳入规上法人单位39个,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11个、住宿和餐饮业9个、工业6个、服务业6个、建筑业5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2个。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民生保障持续稳固。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4元,同比增长4.3%,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2元,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65.9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9亿元,同比增长27.0%,已支出年度预算的64.6%。

三、部分行业、领域恢复仍有差距

(一)第一产业增长乏力,生产和投资均是负增长

第一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1%,上半年生产和投资均有所下滑。受林业产值下滑直接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7%,较一季度回落5.2个百分点,下拉GDP增速0.05个百分点。受郊区千亩坪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以及盂县华北奕丰生态农业园等支撑项目投资大幅下降影响,全市一产投资下降23.4%,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0.9个百分点,下拉产业投资1.7个百分点。

(二)规上工业增速放缓,后续增长动力较弱

一是煤炭工业持续负增长。受煤炭量价齐跌影响上半年煤炭工业增加值下降3.9%,负拉动规上工业增速3.1个百分点。煤炭低位运行影响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下降10.6%,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同比下降28.9%,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8.9个百分点。

二是废钢回收企业的拉动逐月减弱。今年以来,规上工业增长高度依赖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增长,行业龙头企业欧冶炼金(阳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对全市规上工业的拉动由年初的13.4个百分点回落到上半年的8.6个百分点,呈逐月减弱态势,且随着基数增高减弱态势会进一步加剧,工业增长亟需新的增长点。

三是其他非煤行业增长低迷。上半年,除煤炭外,电力工业增加值下降6.1%,下拉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下降原因主要是由于今年华阳股份发供电公司发电大型机组暂停供电,以及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交易量下降导致。受需求不足和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制造业领域重点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原材料购进受阻、订单不足等问题,全市耐火材料、石墨及碳素产量分别下降30.2%和28.1%,建材、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8.2%和2.4%,较一季度降幅分别扩大2.7和1.7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1.4个百分点。

(三)投资大项目新项目缺乏,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从大项目情况看,上半年,全市在库680个项目中,有工作量的458个,其中有工作量的亿元以上项目207个、占45.2%;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总量的85.2%,完成投资下降8.9%。从新入库项目情况看,全市新开工建设项目14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个,计划总投资下降19.7%,平均投资规模下降26.6%,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下降14.6%,可见,投资项目储备弱于上年同期。

基础设施投资连续负增长,是下拉全市投资最主要的因素。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连续14个月负增长,上半年下降28.7%,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G307、207绕城改线工程进入竣工阶段,G239盂县境内夫城口至肖家汇段公路改线工程、G338盂县境内闫家庄至梁家寨段公路改线工程等项目投资下跌超过一半,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无同等规模的项目接续,负增长趋势难以扭转。

制造业投资持续下行是次要制约因素。随着新材料6万吨/年PBAT项目、锂电石墨负极材料项目竣工,在同期基数较大情况下,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一直负增长,上半年下降33.9%,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6个百分点,下拉全市产业投资8.8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制造业民间投资下降23.8%,下拉全市民间投资6.9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发展仍有差距,行业回升力度不强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7,虽较一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但增速低于全5.7%)1个百分点。

批发业、营利性服务业仍是发展短板。上半年,批发业增加值下降11.6%,下拉服务业0.9个百分点,下拉GDP0.5个百分点,从支撑指标来看,批发业销售额下降17.9%,仍低于全省9.8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贡献不足,增加值增长2.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有3.3%,从支撑指标来看,受百度云计算等大企业和商务服务重点企业业务量减少影响,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7.1%,低于全省17.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10位。

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带动减弱上半年,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和3.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和13.5%,较一季度分别减弱1.1和9.3个百分点。从支撑指标来看,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逐月回落,上半年分别增长7.5%和7.1%,较一季度分别回落2.3和0.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靠后;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6.1%比一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压力增大,部分吃穿住行相关商品消费增长疲软

上半年,全市限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织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下降0.5%、10.1%和26.6%,分别较一季度回落8.4、2.3和45.3个百分点。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7%,低于限上零售额增速6.2个百分点,作为全市限上零售额中占比最大的类值,对消费市场的拉动力明显不足。

四、相关建议

总的来说,上半年全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发力,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升。但也要清醒看到,推动经济增长的各个行业间回升势头不均衡,需求不足以及经济主体预期和信心不强是国省市面临的共同矛盾。进入三季度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期,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努力补齐短板弱项,促进经济回升加快

(一)着力解决工业企业订单减少等实际困难。一是大力挖潜新开工投产企业,及时筛选审核达到入统标准的企业,指导其规范完善申报资料,按规定时限完成入统申报。二是及时跟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争取西上庄低热值煤发电等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年内投产。三是加强对建材、发电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监测调度,切实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搭建企业交易桥梁,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抢订单活动,帮助企业降成本、增订单,扩大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和盈利空间。

(二)提升投资项目质量和储备。一是加强服务促复工。目前,全市近三成项目本年无投资,各县区及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了解项目开展情况,主动做好服务工作,针对长期无投资项目、停缓建项目,制定专属服务方案,推动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二是在稳定国有投资项目大盘基础上,积极引导、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等领域建设,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贵问题,推动民间投资尽快回稳,为全市投资增长注入新动能。三是稳定房地产领域投资,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恢复势头。

(三)加速服务业重点行业复苏。一是加强对大宗商品交易、煤炭批发等企业的跟踪监测,强化物流运输保障订单牵线服务,推动批发业由负转正。二是落实好全市促进汽车、家电等促销政策上的吸引力度,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力争零售业保持合理增速。三是加快提升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大达规企业摸排和培育力度。依托现有的“数智新城”建设优势和开发区政策洼地,加力吸引互联网服务企业落地、运营、入统,提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

(四)充分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一是加强政策撬动效应,持续开展吃穿行以及家电、家具消费领域专项补贴。二是围绕滨河、天桥、万达—奥特莱斯、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等重点商圈力持续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壮大夜间消费市场,增添城市烟火气,充分挖掘本土旅游特色,完善旅游产业链,积极完善景区周边配套设施,提升景区便利化水平和游玩体验感。三是释放农村消费潜能,今年全市乡村市场零售总额增长低迷,需积极发展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让农村居民能消费,同时补齐县乡村三级农村快递物流体系短板,让农村居民愿消费,促进乡村地区消费需求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