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接续不足 投资降幅有所扩大 ——1-7月阳泉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阳泉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方面重点发力,多措并举确保投资稳定运行,但受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落、民间投资运行不稳等短板未有改善,工业投资增速由正转负问题新出的影响制约,全市投资增速小幅回落。

一、投资基本情况

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9.4%,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8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目标任务17.4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及各市比,全市投资增速低于全国(3.4%)12.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7%)3.7个百分点,较增速最高的临汾市(5.8%)低15.2个百分点,较增速最低的太原市(16.3%)高6.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位。

(一)在库项目情况

全市在库项目705个,有工作量的494个,占比70.1%,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项目624个,有工作量的449个,占比72.0%,完成投资下降12.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90.0%;房地产项目81个,有工作量的45个,占比55.6%,完成投资增长28.3%,占比10.0%。

1.大项目情况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296个,有工作量的215个,完成投资下降11.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4.1%。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有工作量的39个,完成投资下降24.8%,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2.7%;1-10亿元项目246个,有工作量的176个,完成投资下降0.3%,占比为51.4%。

2.新入库项目情况

1-7月,全市新入库项目16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个,计划总投资下降22.3%,平均投资规模下降29.3%,完成投资下降14.8%。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36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4个,完成投资下降24.2%。其中,7月当月开工入库项目2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6个,计划总投资下降34.1%,平均投资规模下降50.0%,完成投资下降14.1%。

(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布情况

1.三次产业全面下降。5年来,三次产业首次均处于负增长。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1.0%,降幅较上半年扩大7.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8%,回落6.6个百分点,占比42.8%,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8%,占工业投资比重15.5%的技改投资下降4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0%,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占比54.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1%。

1  1-7月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布情况

2.产业投资增速下滑。全市产业投资下降10.7%,降幅较上半年扩大5.6个百分点。所涉行业3增5降,农林牧渔业下降30.0%,采矿业增长29.8%,制造业下降3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批发和零售业下降41.8%,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下降9.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26.2%。

(三)经济类型投资情况

全市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8.6%,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6.2%;非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降11.0%,降幅扩大3.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3.8%,其中:民间投资下降7.8%,降幅较上半年扩大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3.4%。

(四)投资构成情况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工程投资下降12.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4.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21.4%,占比12.5%;其他投资增长34.8%,占比13.0%。

(五)县区投资完成情况

县区投资仅高新区保持正增长拉动全市投资0.3个百分点;平定、矿区分别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个、4.4个百分点

2  1-7月全市及分县区投资完成情况

(六)省级开发区投资情况

3个省级开发区完成投资下降0.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8.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平定经开区下降40.1%,下拉全市省级开发区投资8.7个百分点;阳泉经开区增长3.6%,拉动2.5个百分点;盂县经开区投资增长54.5%,拉动5.3个百分点。

3  1-7月全市省级开发区投资增速完成情况

二、运行主要特点

(一)关键领域投资基础牢固

1.采矿业投资增势良好在全市矿井兼并重组加速整合、西上庄煤矿及选煤厂等工程推进的带动下,1-7月全市采矿业投资增速达29.8%,高于全市工业投资33.6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8.2%提高为38.0%,分别拉动全部投资及工业投资3.48.4个百分点。涉行业全面增长,其中:占比78.0%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9.4%,占比1.2%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75.4%,占比20.8%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8.6%

2.房地产开发业稳定运行。奥特莱斯东区北山中央公园(二期住宅项目)、晋阳壹号院等项目有序推进,房屋销售状况良好,房地产开发业平稳健康运行。1-7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达28.3%,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0.0%,较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9.0万平方米,增长11.7%;商品房销售额16.8亿元,增长26.8%。

(二)新动能提升强劲有力

1.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1-7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4.7%,较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5%,高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2.7%,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3%。分行业看,8个高技术行业中有7个为正增长,增长面达87.5%。拉动作用较强的三个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02.7%)、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24.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增长43.2%)拉动全高技术产业投资及全部投资55.2个、3.1个百分点。

2.新基建投资进度加快全市加速经济产业园、充换电站、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基建投资增长117.3%,较上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快于全市投资126.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9.8%,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融合类新基建投资增长253.8%,拉动新基建投资153.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储能项目的加速推进,单项目拉动新基建投资102.5个百分点。

(三)民生领域投资提速

近年来,全市坚持利民为本,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投入稳步提升。一是加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入。1-7月,全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51.7%,其中,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159.9%、61.7%。二是完善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卫生投资在市中心医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的带动下增长186.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5%,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7月,全市投资降幅收窄态势未能持续,基础设施投资、民间投资仍为负增长,支柱产业工业投资2022年来首次由正转负,新旧问题叠加,需及早关注,高度重视。

(一)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落

在国道239盂县境内夫城口至肖家汇段公路改线工程、国道338盂县境内闫家庄至梁家寨段公路改线工程投资较同期大幅回落影响下,1-7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1%,较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6.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7.4%,较去年同期降低4.8个百分点。同时,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工程基本全线竣工,基础设施工程暂无同等规模项目储备,后期增长支撑无力。

分行业看,占比46.8%的道路运输业下降57.1%,下拉基础设施投资44.1个百分点。

从大项目看,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完成投资下降72.4%,下拉全市基础设施投资42.2个百分点,其中,国道239、338改线公路投资合计下拉27.9个百分点。

(二)产业投资降幅扩大

1-7月,全市产业投资下降10.7%,降幅较上半年扩大5.6个百分点。

1.一产投资预期偏弱。盂县华北奕丰生态农业公园、盂县益林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投资大幅下降郊区新建千亩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项目竣工投产影响,全市第一产业投资持续大幅下降,降幅达31.0,较上半年扩大7.6个百分点;全部投资也较去年同期减少0.9个百分点,负拉动产业投资2.3个百分点。

2.工业投资由升转降。作为全市投资主要支撑的工业投资在本月出现较大回落,增速由正转负,下降3.8%,较上半年回落6.6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1.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大幅下降为主要因素。受新材料6万吨/年PBAT项目、锂电石墨负极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及去年同期基数较大的影响,全市制造业投资自本年开局一直持续负增长态势,1-7月,制造业投资下降37.2%,降幅较上半年扩大3.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9.9%,较去年同期降低4.4个百分点,分别下拉工业投资、产业投资13.3个、10.0个百分点。

3.批零投资大幅下降。受万达广场、商贸物流港等项目推进缓慢的影响,全市批发和零售业投资下降41.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4%,较去年同期减少2.0个百分点,负拉动产业投资4.2个百分点。

三)民间投资全行业下拉

郊区万达广场、高新区年产2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等大项目较同期进度减缓的影响下,1-7月,全市民间投资下降7.8%,降幅较上半年扩大4.0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2.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投资下降37.1%,下拉全市民间投资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下降10.6%,拉动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下降1.9%,下拉1.0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制约行业。占比22.9%的制造业民间投资下降28.1%,下拉全市民间投资8.3个百分点;占比7.6%的批发和零售业民间投资下降55.5%,下拉全市民间投资9.5个百分点。

(四)投资企稳动力不足

一是新增项目规模下降。1-7月,新入库项目16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个,计划总投资下降22.3%,平均投资规模下降29.3%,完成投资下降14.8%。其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36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4个,完成投资下降24.2%。二是资金保障能力不足。1-7月,全市建设项目到位资金下降25.6%,降幅较上半年扩大0.7个百分点。从来源看,下降面达100.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36.2%,国内贷款下降59.8%,自筹资金下降16.8%,其他资金来源下降30.0%。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当前,针对投资运行中的新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聚焦关键领域,紧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关键阶段,破题解难,力促投资及早实现企稳回升。

(一)焕新传统行业壮大新兴产业。一是鼓励传统优势企业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新兴技改项目延伸,加快技术创新,加速升级改造。二是在谋划发展战略、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借助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谋篇布局重大战略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重兴基础设施,布局新型基建一是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增强社会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市的发展战略,适当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对实体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

(三)激活民间资本,助力内生增长一是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加大民间资本参与政府相关项目的宣传力度,激发投资热情;发挥好民间资本投资项目的长效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明确的投资方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及配套设施。全面梳理各类审批事项,清理繁琐、重复的审批环节,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和时间。同时,提供必备的配套基础设施,保障项目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为民间投资保驾护航。

(四)保障投资要素,确保应统尽统。储备一批产业链延伸、补短板增优势项目,对准开工项目,明确计划开工时间,缩短项目成熟期限,确保条件成熟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跟踪机制,实时掌握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高效有力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加速形成有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