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阳泉市消费品市场略有回落

进入下半年,受去年同期全市强有力促消费政策刺激的影响,汽车、石油、中西药品及居民吃穿用消费等商品类值的基数较高,今年还没有更加有效发力的强刺激措施,消费市场主体自我修复能力欠缺,导致全市消费市场7月份当月增速明显回落,增长压力显著增大,下一步还需加大促消费力度,在促增收、稳增长上出实招,力保全市消费市场恢复平稳增长。

7月份,全市限上零售额完成5.65亿元,同比下降13.71-7月累计全市限上零售额完成41.26亿元,同比增长1.6%,累计增速于全国增速(6.4%)4.8个百分点,于全省增速(2.4%)0.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8位。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7月份,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4.20亿元,同比下降10.7%乡村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45亿元,同比下降21.2%。1-7月份,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30.15亿元,同比增长4.0乡村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1.10亿元,同比下降4.6%。

从消费类型看,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零售5.34亿元,同比下降12.6%实现餐饮收入0.31亿元,同比下降28.8%。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零售38.87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餐饮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3.4%。(详见表1

1 阳泉市20237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总量

增速

本月

1-本月

本月

1-本月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56496 

412552 

-13.7

1.6

城镇

42020 

301503 

-10.7

4.0

其中:城区

26819 

191799 

-9.5

3.3

乡村

14476 

111049 

-21.2

-4.6

餐饮收入

3081 

23809 

-28.8

3.4

商品零售

53416 

388743 

-12.6

1.5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亮点

)中西药品类商品累计继续保持高增长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26亿元,同比下降11.4%,1-7月,全市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19亿元,同比增长10.8%,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滋生堂大药房增长17.7%,阳泉市天和堂药店增长21.7%,国药山西国康阳泉公司增长60.3%,北京同仁堂阳泉公司增长21.8%。

家电及通讯类商品持续旺销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0.42亿元,同比增长36.1%,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商品零售额1.94亿元,同比增长38.6%,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天元家电增长46.3%。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0.18亿元,同比增长20.5%,1-7月,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6亿元,同比增长14.5%,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鸿鼎国中增长0.7%,广阳商贸增长18.5%,平定飞翔科贸增长90.1%

)石油及制品类累计销售拉动力持续增强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22亿元,同比下降0.5%,1-7月,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20.3%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40亿元,同比增长8.8%,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拉动力最强。从重点企业看,中国供销石油增长14.6,中石化增长3.3%

2  阳泉市2023年7月限上商品零售类值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本月

增速

1-本月

累计

增速

累计

占比

拉动点

限上零售额

56496 

-13.7 

412552

1.6

100

1.6

餐饮收入合计

3081 

-28.8 

23809

3.4

5.8

0.1

商品零售合计

53416 

-12.6 

388743

1.5

94.2

1.5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

627 

34.1 

3669

4.2

0.9

0

粮油、食品类

7367 

-5.7 

57966

-1.2

14.1

-0.3

饮料类

532 

-7.8 

3732

2.5

0.9

0

烟酒类

960 

-3.7 

7734

1.6

1.9

0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123 

-29.4 

12155

-12.3

2.9

-0.4

化妆品类

149 

-30.6 

1424

-23.3

0.3

-0.1

金银珠宝类

812 

-31.8 

6727

-5

1.6

-0.1

日用品类

1073 

7.3 

8127

16.3

2

0.2

五金、电料类

322 

27.6 

1397

-14.3

0.3

0

体育、娱乐用品类

6 

-71.1 

107

-45.5

0

0

书报杂志类

224 

-12.5 

3703

4.5

0.9

0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4235 

36.1 

19356

38.6

4.7

1.1

中西药品类

2580 

-11.4 

21913

10.8

5.3

0.5

文化办公用品类

1538 

48.8 

9459

39.4

2.3

0.5

家具类

5 

21.1 

37

76.4

0

0

通讯器材类

1820 

20.5 

12634

14.5

3.1

0.5

石油及制品类

12152 

-0.5 

83952

8.8

20.3

1.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83 

-75.1 

1275

-34.9

0.3

-0.1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200 

-38.0 

1617

16.2

0.4

0

汽车类

17393 

-25.8 

128041

-5.8

31

-1.8

其他未列明商品类

841 

-64.0 

7389

-25.9

1.8

-0.4

(四)文化办公用品类销售形势较好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0.15亿元,同比增长48.8%,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95亿元,同比增长39.4%,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从重点企业看,阳煤物资经销增长33.2%,云海科技增长14.1%,鸿鼎国中商贸增长438.9%。(详见表2)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消费明显回落

从商品类别看,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大多数商品类别零售复苏明显,市场运行逐步好转。统计监测的20类限上商品零售类值中超过半数商品零售实现正增长,生活刚需类消费稳定增长,有力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恢复。但限上类值中吃穿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从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来看,吃(包括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用(日用品类)三大类居民基本生活刚需商品略有回落。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吃、穿、用三类实现零售额8.97亿元,同比下降1.1%,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4个百分点。全市吃和穿类值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具体表现在粮油食品类增速-1.2%,于全省(4.1%)5.3个百分点;饮料类增速2.5%,低于全省(6.3%)3.8个百分点;烟酒类增速1.6%,于全省(5.6%)4.0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12.3%,于全省(-3.1%)9.2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增速16.3%,于全省(4.1%)12.2个百分点。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0.74亿元,同比下降5.7%,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80亿元,同比下降1.2%,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泉华龙商贸集团“粮油、食品类”下降5.9%,沃尔玛“粮油、食品类”下降0.7%,海山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粮油、食品类”下降3.2%,盂县凯通超市“粮油、食品类”下降9.0%。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0.11亿元,同比下降29.4%,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2亿元,同比下降12.3%,下拉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北国商城“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7%,华联商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8.0%,阳泉百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6.9%,沃尔玛“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6%,天利购物广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2.2%。

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11亿元,同比增长7.3%,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81亿元,同比增长16.3%,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泉亮晶晶贸易“日用品类”增长100.7%,中石化“日用品类”增长224.8%。

(二)汽车类销售不旺对全市零售额增速影响最大

7月份受冰雹暴雨极端天气的影响,部分车企的车辆损失较大,同时购车客流量也明显减少,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4亿元,同比下降25.8%,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80亿元,同比下降5.8%,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8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三江众星(上汽大众)下降2.2%,东风南方(东风日产)下降12.9%,庞大乐业(奔驰)下降7.2%,汇特汽车下降6.0%。从目前市场行情看,石油价格小幅回落,叠加汽车特别是传统燃油车在终端消费明显乏力,都给全市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三)升级类和奢侈品消费商品零售形势较差

1-7月限额以上商品类值中,生活品质提升类消费明显受到制约,7月份,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0.08亿元,同比下降31.8%,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0.01亿元,同比下降30.6%。1-7月份,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0.67亿元,同比下降5.0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0.14亿元,同比下降23.3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

(四)各县区发展差异较大,当月增速呈负增长

1-7月限上零售额情况看,全市多数县(区)实现正增长 ,但发展较不平衡。城区、矿区、高新区和平定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1%、5.0%、10.9%、6.5%,郊区和盂县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9%、0.9%。增速最高的高新区和最低的郊区相差17.8个百分点。(详见表3)

3  2023年1-7月分县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本月

增速

累计总量

增速

占全市比重

全市

56496 

-13.7 

412552 

1.6 

100.0 

城区

22952 

-9.3 

161853 

3.1 

39.2 

矿区

3257 

-11.8 

25006 

5.0 

6.1 

郊区区域

22414 

-14.3 

165160 

-0.9 

40.0 

其中:郊区

13556 

-21.4 

103209 

-6.9 

25.0 

高新区

8858 

-0.4 

61952 

10.9 

15.0 

平定县

4622 

-10.0 

34687 

6.5 

8.4 

盂县

3251 

-36.8 

25846 

-0.9 

6.3 

四、几点建议

(一)多渠道增加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三年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降级消费,多数老百姓捂紧钱袋子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存钱意识增强。要想打破这种僵局,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始终把就业问题放在首位,促进就业;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居民愿意消费、有能力消费,从而使需求潜能转变为现实消费,以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二)培育消费新热点,打造消费新模式

目前,我市消费品市场对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依赖较大,一旦出现行业性、市场性问题,容易对我市消费品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应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促消费举措,并加大力度培育消费新热点,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体育、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完善行业发展环境,推动服务型消费的发展;二是打造以实体门店为基础,电子商务为核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消费新模式,向消费者提供全方位、跨渠道、无缝化的消费体验。同时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居民新消费习惯与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高品质服务及商品的供给,以盘活我市中高端消费市场。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随着短视频、直播带货走进千家万户,食品质量、卖家信用、消费者维权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要想让消费者愿意消费、放心消费,就要改善这些问题,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各种不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为消费市场创造一个健康合理、良性竞争的环境,以提高大众的信任程度;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通过宣传不断提高消费者消费维权意识,加大消费纠纷处理力度,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