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阳泉市消费品市场复苏欠佳
进入下半年,受去年同期全市强有力促消费政策刺激的持续影响,汽车、中西药品及居民吃穿用消费等商品类值的基数较高,今年还没有更加有效发力的强刺激措施,消费品市场复苏欠佳,表现在全市消费市场8月份当月增速仍为负增长,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还需加大促消费力度,在强主体、促增收、稳增长上出实招,力促全市消费市场恢复平稳增长。
8月份,全市限上零售额完成5.95亿元,同比下降1.8%,1-8月累计,全市限上零售额完成47.37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增速低于全国增速(5.9%)4.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增速(2.3%)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7位。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8月份,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4.38亿元,同比增长3.6%;乡村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7亿元,同比下降14.3%。1-8月份,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34.53亿元,同比增长4.0%;乡村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2.84亿元,同比下降5.9%。
从消费类型看,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零售5.61亿元,同比下降0.7%;实现餐饮收入0.34亿元,同比下降17.1%。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零售44.64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餐饮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0.3%。(详见表1)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亮点
(一)家电及通讯类商品持续旺销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0.31亿元,同比增长68.4%,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商品零售额2.25亿元,同比增长42.1%,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天元家电增长51.0%。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0.23亿元,同比增长84.6%,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49亿元,同比增长22.1%,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鸿鼎国中增长8.3%,广阳商贸增长34.1%,平定飞翔科贸增长95.1%。
(二)石油及制品类累计销售拉动力较强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34亿元,同比增长17.7%,1-8月份,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20.6%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9.75亿元,同比增长9.9%,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点,拉动力最强。从重点企业看,中国供销石油增长22.6%,中石化增长4.7%。
(三)文化办公用品类销售形势较好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0.16亿元,同比增长40.5%,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1亿元,同比增长39.6%,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煤物资经销增长33.0%,云海科技增长19.6%,鸿鼎国中商贸增长259.1%。(详见表2)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消费明显回落
从商品类别看,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大多数商品类别零售复苏明显,市场运行逐步好转。统计监测的20类限上商品零售类值中超过半数商品零售实现正增长,生活刚需类消费稳定增长,有力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恢复。但限上类值中吃穿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从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来看,吃(包括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用(日用品类)三大类居民基本生活刚需商品略有回落。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吃、穿、用三类实现零售额10.25亿元,同比下降1.7%,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4个百分点。全市吃和穿类值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具体表现在粮油食品类增速-1.7%,低于全省(4.1%)5.8个百分点;饮料类增速4.0%,低于全省(6.1%)2.1个百分点;烟酒类增速-1.0%,低于全省(3.5%)4.5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13.4%,低于全省(-3.3%)10.1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增速16.4%,高于全省(5.3%)11.1个百分点。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0.77亿元,同比下降5.8%,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67亿元,同比下降1.7%,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2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泉华龙商贸集团“粮油、食品类”下降5.6%,沃尔玛“粮油、食品类”下降1.2%,海山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粮油、食品类”下降3.7%,盂县凯通超市“粮油、食品类”下降7.7%。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0.11亿元,同比下降24.1%,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同比下降13.4%,下拉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北国商城“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7%,华联商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0.7%,阳泉百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1.6%,沃尔玛“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8%,天利购物广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2.4%。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12亿元,同比增长17.2%,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95亿元,同比增长16.4%,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3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泉亮晶晶贸易“日用品类”增长109.9%,中石化“日用品类”增长204.3%。
(二)汽车类销售不旺对全市零售额增速影响最大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8亿元,同比下降14.5%,1-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4.68亿元,同比下降7.0%,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3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东风南方(东风日产)下降14.5%,庞大乐业(奔驰)下降5.1%,汇特汽车下降9.7%。从目前市场行情看,石油价格小幅回落,叠加汽车特别是传统燃油车在终端消费明显乏力,都给全市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三)升级类和奢侈品消费商品零售形势较差
1-8月限额以上商品类值中,生活品质提升类消费明显受到制约,8月份,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0.13亿元,同比下降0.9%,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0.02亿元,同比下降27.8%。1-8月份,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0.80亿元,同比下降4.4%,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0.16亿元,同比下降23.8%,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
(四)各县区发展差异较大,当月增速过半负增长
从1-8月限上零售额情况看,全市多数县(区)实现正增长 ,但发展较不平衡。城区、矿区、高新区和平定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1%、3.4%、11.1%、3.5%,郊区和盂县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2%、2.1%。增速最高的高新区和最低的郊区相差18.3个百分点。(详见表3)
四、几点建议
(一)全力稳定主导行业消费,加大培育扶持本土电商主体
当前全市消费品市场恢复力度欠佳,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完成稳增长目标任务仍需持续发力。建议对全市消费市场重点行业加大关注力度,一是要稳定主导行业消费,一定要在汽车、石油、家电、居民吃穿用、外出就餐等的类别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促消费活动,引导并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以支撑市场零售额的积极复苏。二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本土电商主体,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减少我市居民网络消费的持续外流。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催生市场消费新活力
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是商贸流通市场的主导,因此,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要切实助力商贸企业纾困解难,尤其要加大对批发业重点企业的调研帮扶力度,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切实稳住商贸经济大盘;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各种不法行为,为消费市场打造一个健康合理、良性竞争的环境,积极营造居民想消费、敢消费的市场氛围,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全力抓好准达限单位的跟踪监测及入统申报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对准达限企业的摸排,特别是要加强力量开展对万达、滨河、农贸等综合市场内经营单位的达限情况摸排,及时帮助达限企业申报月度入库,以形成对全市消费市场稳步增长的新动力。
(三)多渠道增加收入,挖掘居民消费新意愿
今年虽然进入了疫情后的恢复阶段,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市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不稳定,消费意愿不强,多数老百姓捂紧钱袋子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存钱意识增强。因此,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预期。要始终把就业问题放在首位;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居民愿意消费、有能力消费,从而使需求潜能转变为现实消费,以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