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价和不变价计算与公布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哪些?

    ■ 付凌晖 俞炳彬

  在经济统计和分析工作中,有些指标可以直接用实物量表示,如粮食和工业品产量等;而有些指标则是用价值量表示的,如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房销售额等。在计算价值量指标时,一般均要考虑采用什么价格来计算。统计上常用的价格标准有不变价和现价,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区分。

  一、什么是现价和不变价

  现价又称当时价格,也就是报告期当时的价格水平。不变价是固定不变的价格,有时也叫固定基期价格,以反映不同年份之间实物量变化而采用的价格形式。

  一般来说,某价值量指标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产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变化,另一个是实物量变动所引起的变化。如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当年价格计算为986515.2亿元,2018年GDP以当年价格计算为919281.1亿元;如果直接比较,得出的增长速度为7.3%。这一数值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GDP比上年增长6.0%显然不同。因为986515.2亿元和919281.1亿元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7.3%就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增长速度,也即名义增长速度;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是不变价增长速度,是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增速。

  不变价与固定期(也叫基期)价格紧密相关。如果以2015年为基期,按照2015年价格计算,2018年和2019年的GDP分别为840302.6亿元和890304.8亿元,就已经剔除了2018年、2019年价格变化的影响。因此,890304.8与840302.6直接相除,得出2019年GDP比2018年实际增长6.0%,反映了2019年我国生产活动成果的实际变动情况。

  二、如何区分现价和不变价

  在使用与价值量相关的各类统计指标时,要注意区分是不变价还是现价指标。一般来说,凡是没有标明按照某年不变价(或可比价)计算的价值量指标都属于现价指标;凡是没有标明扣除价格因素(或可比价)的增长速度也是以现价比较的增长速度。在对现价指标进行历史数据的对比时,由于指标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使用时应根据需要作扣除价格因素的处理。

  三、现价和不变价统计指标有哪些

  政府部门公布的现价统计指标主要有:一是总量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房销售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等效益指标、建筑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支出额、税收收入、货物(或服务)进出口额等;二是增速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财政收支增速、进出口增速等。

  不变价统计指标多为速度指标:GDP及其分项(分三次产业、分行业门类增加值等)实际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项实际增长速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等。其他以不变价名义公布的统计指标更多是与GDP有关的不变价复合指标: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煤炭消费量等。

  既有现价又有不变价的统计指标有季度(年度)GDP、全国(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等。

  (摘自《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 (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