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
■ 方晓丹 邸建亮 连佳佳
三、调查方法
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该调查是一项抽样调查,首先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抽选调查户,然后请调查户把家庭日常收支逐笔进行登记,最后根据分户基础数据加权汇总生成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该调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抽选了1800多个调查县(市、区)、16万调查户。
四、示例
按现价看,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是2010年的2.45倍;按可比价看,2011-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九年累计实际增长96.6%,全体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接近完成。
分城乡来看,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比上年下降0.05,比2010年下降0.35,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可支配收入统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可支配收入是否就是现金收入。
居民得到的实物产品和服务同样也是收入。有些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居民自己付出劳动或者资本之后获得的。比如农民自家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尽管没有卖,自己吃了,这些实物也算农民的收入。有些实物产品和服务是居民所在的单位、雇主,或者是政府、其他非政府组织直接发给居民的。比如政府给低保户过节发的米面油菜、单位为职工代缴的水电煤气费、单位提供的免费工作餐或免费班车等,这些都属于居民没交费或少交费而获得的实物性质的福利。这些实物收入也纳入居民收入统计范围。
(二)哪些钱在统计上不计入可支配收入。
因为收入在一段时间内要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才能为居民提供持续和稳定的消费能力。那些偶然发生的、一次性的款项没法成为我们日常消费的稳定来源和保障。像居民得到的遗产,婚丧嫁娶拿到的大笔礼金,因受到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精神损失而得到的一次性赔偿,打牌赢来的钱,彩票中奖等,都具有偶发性、非持续性的特征,因而不能统计为居民的收入。
除此之外,居民获得的收入还得保证不会减少居民家庭的净资产或者增加居民的负债。也就是说,居民家庭通过出售自家的金融或非金融资产,或者通过向他人借贷、增加负债得到的钱都不是收入。比如,政府在老城区搞拆迁,给了每个拆迁户100万元补偿,这些钱是收入吗?不是。居民实际上是放弃了房产,才换来了现金补偿。
(摘自《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 (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